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

天心月圓 華枝春滿




阿難啊

我說法前後四十九年

恒河上下都已踏過

要度的皆已度盡

未度的也結了善緣

慎勿放逸啊

請切實依循我的教誨

去點亮你智慧的燈

護持這珍貴的火種

照亮那無明的乾坤

文化部為紀念今年4月12日辭世之台灣國寶音樂大師郭芝苑,於12月25日晚間七點半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郭芝苑紀念音樂會。

下半場音樂會中,國立台灣交響樂團(NTSO)與日籍指揮家梶間聡夫演出郭芝苑的傳世之作《天人師》,演繹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傳紀音樂。 現場全程投影播出原劇作詞人道一法師(詩人愚溪)《天人師──釋迦傳》的四十四篇優美的詩作與上千張多媒體畫卷,猶如高山流水般,悠悠傳述著佛陀美麗的一生,也將劇作者與作曲人的相知相惜的情誼表露無遺。

樂曲的內涵,有一個主要主題,代表悉達多(佛陀)莊嚴的姿態,隨著劇情的起伏,交錯著有莊嚴、歡愉、悲傷、寂寞、激動等不同的情感,讓聽者能以最平和的心,隨著音符的躍動,一同攀登高峰、造訪勝境。

這也是繼民初弘一大師引入西方樂曲創作手法,編配〈三寶歌〉以來,中國歷史上最為弘大、借鑑西方交響樂所創作的東方佛教聖樂;此一結合詩、樂、畫、劇的「《天人師──釋迦傳》詩樂多媒體」,也是台灣世界首演的文化盛事。

一向是音樂的門外漢,也來湊熱鬧。感恩因緣殊勝,謝謝友人的邀約,有著濃濃耶誕氛圍的台北夜空,今晚東方聖樂樂音飄,親臨了一場難忘的視聽饗宴!
【認識國寶音樂家_郭芝苑】


【相關訊息】




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

走出生命的幻相

每個人心中,都曾有過完美的偶像,偶像的一顰一笑、一舉一動,都足以使人魂牽夢縈;偶像的一言一行,不用說,鐵定奉為圭臬、起而效尤,然而,有朝一日偶像幻滅時,你如何自處?

某婚姻專家婚變後,一般人的反應多是錯愕、失望。就像某位有名的星座專家遭男友刺殺,就有人質問:「為什麼她算不出自己會有這場劫難?」

還有一位「心靈大師」的暢銷作家發生婚外情時,更令社會大眾跌破眼鏡,議論紛紛…...。於是,有人氣憤地拒買書,以示抗議;有人傷心地仰天長嘆,無所適從;更有人到兇宅看地理風水,以改變家中的陳設位置…...。完美偶像的幻滅,令人情何以堪?
 
其實,婚姻專家的婚姻、星座專家的命運、心靈大師的人格,都背負著比一般人更沉重的負擔,因為他們要接受社會大眾加諸於身上的高標準期待,及對權威者百分百的信賴。

雖說「專家」的婚姻與「大師」的人格應有示範作用,但不表示就應該永遠美滿或毫無瑕疵;而命運更不可能靠星座的解讀來逢兇化吉、消災解厄。

婚姻的變異、厄運的遭逢,這些都是世間的實相,由許多因緣條件聚集而成,不是任何一方能完全主導的,包括婚姻專家在內,其婚姻的幸福與否也不是他()一人用滿腹的理論及豐富的輔導經驗,苦心經營就能成就,還需要看對方能否相應,以及每個不同的因緣情境而定。

更何況對於所謂的「專家」與「大師」的真實情況,我們又了解幾分呢?當我們對他()所說的言論信服時,無形中也對他()產生許多不自覺的評價,而忽略了一個人是多面向的,尤其是屬於脆弱的、深邃的情感層面,又豈是我們所能測知的?

我們的驚訝與失落,來自於我們拿單一、固定、不變、「應該如何…...」的假相去預設別人,而沒有如實地觀照到這是個無常、流動的世間。

所以,與其去探討婚姻專家為什麼傳出婚變,不如去面對自己心中假相的生起與幻滅。如果我們能如實了知,便能對世間生起一份清明的認知,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也就自然消失了。

~摘自《天大的笑話》

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為眾生撐起一把希望之傘


那天,帶著遠方歸來的法師們去爬山。一路上山,不久,幾朵烏雲徘徊天際,雨,轉眼就要來了。

我們加快腳步,就在竹林過後,豆大的雨點從天而降。就在快被雨淋濕之際,我們趕緊躲入路旁那棵高大的蘋婆樹下,幾個人圍成個圈圈,擠在樹蔭之下,看著雨水沿著蘋婆樹手掌般大的油亮綠葉滴落,而我們的身上竟然是乾的。

這種梧桐科的落葉喬木,真是神奇!

大雨過後,苔濕路滑,山路更難行了,抬頭卻看到山嵐從谷中緩緩飄出,從遠而近,穿過我們的身邊,山澗的水聲嘩嘩作響,雨,使得群山愈發氤氳濕潤。

走著,走著,雨珠又從天而降,「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」蘇東坡的這闕<定風波>,真是此時的最佳寫照!

從佛寶寺禮佛後下山,山雨斷斷續續地,斜風細雨之中,身上都濕了。走了好遠的路才到達唯一的一戶人家,借了把傘。

不一會兒,傾盆大雨猶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,我急忙打傘,一眼望見那棵蘋婆樹就在眼前,這回我們打了傘躲在樹下,傘雖然小,蘋婆樹濃密的樹蔭卻是最好的大傘。

下山時,我們感激地回望蘋婆樹,是它適時地給予我們幫助,就像一艘渡人的船,把我們從山腳下渡到山上,再從山上渡到山下。

我能像蘋婆樹一樣,為眾生撐起一把希望之傘,引渡他們從此岸到彼岸嗎?

我想,「度眾生」,是將自己所理解與體驗的佛法與眾生分享,其實也是自己生命風格的呈現,無法一蹴而就,也強求不來。只要每天朝「轉染成淨」努力,常自我勉勵,打開心量,將佛法分享給眾生,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。等到因緣成熟,自己的福德智慧也慢慢增長之時,自然能夠度眾無礙。

空山新雨後,空氣格外清新。踏著輕盈的步伐下山,「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」在發心度眾之時,要提醒自己保有一份迎風而行的瀟灑,畢竟回首向來蕭瑟處,也無風雨也無晴啊。

一切都是隨因緣而展現的「空華佛事」,當下努力便是了。

【心靈小花圃】

*蘋婆樹:春天來臨,暗紅小花與新葉同時開放。紅色果實形狀如木魚般,成熟時開裂,稱做「蘋婆」,又名「鳳眼果」,味道有如粟子般美味。

*「 度眾生」:「菩薩欲住如來功德力者,當住度脫一切眾生。」《維摩詰所說經》

~《和佛陀賞花去》頁210~212


《和佛陀賞花去》(野人十週年增訂版)

  • 繪者:釋見澈
  • 出版社:野人
  • 出版日期:2013/08/01


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

菩提心(補註版20130820)



佛法中的「感動」,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、激情,乃至濫情或做作。它是一種銘心的體­會,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。是一股對佛法、對修道,義無反顧的決絕。

它可能只是一剎那,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「印心」,而無關乎眼淚;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­眾生苦難,而情不自禁、天真無邪的痛哭;它更可能是在觸境有感之中,對佛法所生起的一­股堅定信念。

那淚水並非為自己而流,那悸動也非因私欲而起,而那堅決亦非由野心而生!那是一份與眾­生苦難交融一氣的赤子之情,是佛法感人的所在,也是修學一切佛法的力量來源。

菩提心是­佛法的基礎,而大悲心則是菩提心的根本。要能生起不忍眾生苦的大悲心,若不在所緣境上­引發些許的「感動」,是無法達成的。

讓自己對生活保有一份感動與觸發吧,我們將因此,而更貼近佛法!

我們所認知的佛法道理,往往只是一堆冷冰冰的經驗推論而已,唯有透過心靈的深刻悸動,­才能將理論印證在真實的生活境緣當中,從而引生出事理圓融的生命體驗。

這是一種性格的­內化,也是一種活生生的佛法。

道人的感動,其意義與價值,不正在此?

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

那一彎新月,提醒我:看好初發心




那一彎新月,提醒我:看好初發心

那一年,中秋夜過後,我割愛辭親,追隨佛陀,踏上追尋真理的道路。那夜抵達寺院時,山腳下,附近野狗狂吠著,一輪皓月當空。月光把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,就在夜風月影的照拂下,我走向了人生另一個重要的旅程。

我在寺院裡住了下來,以便熟悉出家生活。每晚晚課後,我總喜歡坐大殿前的石階上,憑眺對面山谷的點點燈火。每一盞燈都是一個溫暖的家,我想起山下的親人與友朋,思考著自己的決定……

那晚,如同往常般,我凝望著山谷間的燈火沉思。不知何時,一位法師挨著我身旁坐下,關心地問我,在想什麼?我搖頭,無言以對。她陪著我默默坐了許久後,說:「你看!這荒山明月多美啊!誰還會想回到滾滾紅塵呢?」

順著她所指的方向,我抬頭望去,看到了遠方山巔上一輪初升的明月,那清澈柔和的月光如此皎潔、無瑕,照亮了群山彎曲有致的稜線,也照亮了我內心黑暗不安的幽谷。

剎那間,我恍然大悟。明月般的清淨光明、圓滿清涼,不就是我想追求的生命境界嗎?經典說:「菩薩清涼月,常遊畢竟空,為了多劫願,浩蕩赴前程」,我還猶豫什麼呢?

十六年了,我依然記得,那年的月光,以及月光下立下誓願的自己。

後來閱讀大乘經典,方才明白:圓滿的明月,象徵佛、菩薩清淨覺照的智慧;而新月則代表菩薩的初發(菩提)心。

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

因為愛 我們在這裏

2013.12.01歲末感恩餐會
院童表演非洲舞

祈福祝禱

慧禮法師行願非洲所興建的三處阿彌陀佛關懷中心(Amitofo Care Center, 簡稱ACC)所照顧的兒童已超過了三千位,二○○八年至今每年返台感恩之旅已是重要年度大事。

隨著ACC孩子的增加和成長,每一年回來的孩子都不一樣,2013的感恩餐會孩子們帶來精彩的表演,經由傳統非洲舞蹈、中國功夫、非洲變臉、水袖童子功,讓人看到他們不僅鍛鍊強健的體魄,展現健康活力的精神,也看到這群孩子們未來的無窮希望與潛能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<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­_淺談法傳非洲的歷史定位>/昭慧法師


傳承正法讓生命離苦得樂

我們是在「學佛」,不只是所謂的「信佛」,信仰要表現在學習的具體行動,也就是啟動著以佛陀為典範的學習歷程。

為什麼我們要學習佛陀?因為我們感動佛陀無私地悲憫眾生、教化眾生、幫助眾生。而我們的法身慧命受之於佛陀,也應該把受到法乳深恩的這份感動,轉而幫助眾生,才能圓滿佛陀的大願。

佛陀雖然滅度了,但他的法身常住而不滅,因為我們這些佛弟子代代傳承,要把正法長長久久地留在這個世界,好能幫助眾生。所謂正法,就是正確的真理,正確的人生態度,也是指引生命獲致離苦得樂的正確途徑。

所以若從宏觀的角度看待ACC與慧禮法師所做的一切,也許比較能夠對焦。慧禮法師所率領的ACC團隊,不宜只定位為一個慈善團體。

慈善救助,可能只是一時救苦,但要如何讓眾生一輩子幸福快樂,乃至生生世世離苦得樂?這就必須把「法」加入慈善志業,讓它成為慈善救助的活水源頭與終極目標。

佛陀曾經教導我們:正確的觀念、言語、行為,會帶來自己與他人的安樂,甚至能帶來究竟的正覺與解脫之樂。

我相信慧禮法師希望把這套「法」的內容傳遞給非洲的孩子們。讓他們不但能在此生因ACC的援助,而獲得利益安樂,還能因言行舉止乃至心念,在佛法的教化中,全面提昇而益臻美善,依此而感招生生世世的利益安樂,並且讓他們所接觸到的人,因他們的美善而輾轉獲致利益安樂,這才是佛陀說法的目的,也是慧禮法師含辛茹苦地傳法於非洲的目的。

佛法本質 以無量心包容所有宗教

從十八、十九世紀以來,歐洲有許多的傳教士進入到非洲,除了提供經濟資源,也把他們所嚮往、信仰的真理帶到此地。過去這一切似乎都無爭議,特別是他們把非洲稱作「黑暗大陸」,突顯歐洲的光明燦爛,在種族、宗教、文化間形成一種不對等的交流……。

然而轉眼進入二次大戰後的反殖民時代,許多當時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化植入行為,現今都受到了譴責。人們不僅僅反對經濟與政治的殖民,也反對宗教和文化的殖民──意即反對傳教士把外來宗教和文化強制輸入,讓當地民眾成為一個在文化上無根的人,進而對自己的原生文化感到羞恥、予以唾棄。

慧禮法師就在這反殖民呼聲高漲的時勢潮流下進入非洲,這對他而言是相當不利的,傳法工作勢必更為艱辛,正當性勢必受到質疑。但即便如此,我還是看到慧禮法師「法傳非洲」的價值。

因為佛法帶給整個生命的,不是以一套規格的宗教,來否決其他宗教,不是以一套規格的文化,去否決其他文化。它只是要讓生命用正確的觀念、行為,做出正確的事情,好讓自己和別人幸福快樂,就是這麼簡單!佛法甚至可以脫去「宗教」的外衣,只要能在非洲達到這樣的效果,那就叫做「法傳非洲」。

所以,慧禮法師雖然以一個佛教僧侶的出家相進入非洲,但他幫助這些孩子們體現的,正是生命的離苦得樂之道。即便ACC的名義相當佛教化,稱為「阿彌陀佛關懷中心」,但當我們把「阿彌陀佛」詞彙加以了解後,就會發現:這即是以無量寬廣的心胸,帶來無量光明,並成為大智慧的聖者,以這樣的大智慧與大慈悲來關懷別人,ACC就是在這個意義上,為達成此一目標,所成立的組織。

因此「法傳非洲」和宗教殖民是截然不同的。並非蓋上宗教印記後,從此排除並敵視其他宗教,而是讓孩子養成規律、良好的生活習慣,建立端正、美善的品格,並以開放、光明的心胸,包容所有宗教文化,這才是佛法的體現。

中華文化 開展人生機會 回饋部落鄉里

此外,我也看到慧禮法師保存非洲傳統文化的苦心。他致力幫助非洲孩子保留自己的文化根源,不要和非洲文化切斷臍帶,因此讓他們學習非洲正統教育;另一方面,他希望這些孩子未來有更寬廣的世界觀,以及更豐富多元的人生機會,於是他把中華文化的武學、文學、佛教經典等內容,傳遞給非洲的孩子,目的並非文化移植,而是讓他們在全球化的潮流中,能具足與華人世界互動的能力,獲致開拓生命能量的機會,讓生命有更大的發揮,也更能幫助自己的祖國同胞。

這是要一步一腳印踏實執行的教育工程。所以當我看到ACC安排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,養成規律生活的習慣,早起、課誦、練拳、上學、勞作、接受課外輔導,在生活中扎下德、智、體、群四種教育並重的基礎功夫,這讓我非常感佩!相信他們無論走到天涯海角,都比較能禁得起誘惑,不會在眾多晦暗陷阱的城市中摔跤,因為他們的生命頻率,在長期良好的生活習慣中被調高了,跟那些晦暗、罪惡的頻率並不相應,比較不容易失足跌入谷底。

佛陀在印度,曾經在充斥著各種宗教的環境裡,與各宗教人士友善互動,同樣的,如今慧禮法師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格、觀念與生活態度,讓他們學習用寬容的心胸來看待祖國文化,以及英文系統與華文系統的文化。孩子們在寬容的氛圍中實地學習多元文化,其開闊的胸襟思想得以自然萌生。一旦有了這樣的胸襟器量,將較能具足佛家所說的菩薩精神。

這些孩子被當作慧禮法師和ACC義工的心肝寶貝,他們在慈愛的環境裡成長,經過慈愛的潛移默化,假以時日,他們將把同樣的無私關懷,散佈到非洲或世界其他需要他們的角落。我覺得ACC在慧禮法師的領導下,這些孩子們將來以正法來傳佈非洲乃至世界各地,應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。

深耕教育 發揮生命潛能 重拾人性尊嚴

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,對於慧禮法師深耕非洲的兒童教育,有一種很深切的感觸。理論上,教育是讓窮人翻身的唯一機會,但這個世間很奇怪的是:教育資源大都分配給有辦法、有能力的人,愈是沒辦法、沒能力的人,愈分配不到教育資源,即便被分配到了,資源也是較為貧乏。

即使是強調「普及教育」的臺灣社會,尚且有這方面的現象,更何況是非洲的孤兒貧童,他們連溫飽都有困難,如果說教育是他們唯一翻身的機會,那麼誰能帶給他們良好的教育?

我們看到許多慈善團體播出的影片和照片,都在凸顯非洲孩童骨瘦如柴,腹部水腫,禿鷹在等著啖食他們的屍肉,於是在我們腦內連結的意象就是:這些孩子需要食物。但是就算你給這些孩子三年、五年的食物,倘若他們目不識丁,沒有翻身的機會,將永遠被壓在社會底層,仰望著別人的救助。

年幼時對別人的救助,可能還沒有感覺,愈大愈會覺得,這樣的生活欠缺尊嚴與價值。他們即使擁有某些方面的潛能,由於沒有經過訓練,也無從作充分發揮;於是他們的人生,養成一種依賴的習慣,永遠只能仰人鼻息。這種生命歷程是很可怕的無底深淵,這種欲振乏力的苦感是非常強大的。

所以我覺得,慧禮法師很有遠見,他不可能把全非洲所有苦難的人納入他的關懷範圍,但他依據自己所能拓展的經濟力,盡量提供對其中一部分人的照顧。這種照顧一旦承諾,就是全面的身心靈照顧,就是全人教育的希望工程。他期盼每一位經過他照顧的孩子,都能因教育而激發潛能,產生生命的活力與自信,當他們覺得自己不只是受助者,而能在長大成人之後,透過自己的美善心性與專業知能來幫助別人時,他們的生命就全然翻身了!

也許因為如此,ACC必須比純粹慈善救援的工作,投資更為龐大。但是長久以觀,能讓這些孩子的生命從量變到質變,從知識蒙昧到能力豐沛,這真是功德無量!這些孩子經過如此精心的培訓,將來都可以由「受者」轉為「施者」,成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雙手雙眼,這時ACC直接、間接照顧到的面向,可就更多了。

感恩之旅 做個愛心園丁 護持關懷志業

我們在「行願非洲.感恩之旅」的每個場次,都可以看到非洲ACC的小朋友們精彩的表演。台上也許是十分鐘,台下卻可能是十年功。長期以來ACC的小朋友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,學習中國武藝、中國語文與各種歌舞,並將非洲傳統的歌舞介紹到台灣來,雖然這個場域的交流,可能只有兩個小時,但這樣的美好會遇,必將激發出更多的愛心護持,而讓「法傳非洲」的善願,得以持續緜延。有過往護持者長期的支助,今天才能看到ACC開花結果。而這份善緣需要有更多人的加入,因為非洲「正法久住」的生命關懷,那份悲願大行,是無窮無盡的……。

慧禮法師一個人的力量有限,但是他的願力已匯聚了上萬人的支持。即使如此,資源卻依然不足。我們希望每一位出席觀賞ACC孩子演出的朋友,都可以加入ACC的關懷行列。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,教育工作無法即刻看到成果,因此容易被人忽略,也因此它更需要大家雪中送炭。相信各位愛心的點滴匯聚,必然會結出豐碩的生命果實,達成「法傳非洲」的究極理想。。

我也深信慧禮法師的「法傳非洲」破冰之行,在整個佛教史上,將能產生無與倫比的重大意義。如果有一天,那些能讓生命得到解脫、自在、利益、安樂的佛法,終於能在非洲本土(而非只是僑民之間)定根,功德最大者,非慧禮法師莫屬!而護持ACC的諸位大德,是不可或缺的強力助緣!這是一個歷史關鍵的里程碑,請大家拭目以待,並且盡其全力共襄盛舉!










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

百年虛雲 【共20集】




少小離塵別故鄉,天涯雲水路茫茫。
百年歲月垂垂老,幾度滄桑得得忘。
但教群迷登覺岸,敢辭微命入爐湯。
眾生無盡願無盡,水月光中又一場!~虛雲和尚


《百年虛雲》簡介:

二十集電視連續劇《百年虛雲》是以中國近代禪門宗師虛雲長老心堅行苦,慈悲濟世的一生為藍本而編劇的故事。

1840年,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,泉州知府蕭玉堂夫婦中年得子,不料生下一個肉團。蕭夫人驚駭而亡,蕭玉堂悲憤交加,命僕人將這一肉團丟棄。一藥翁飄然而至剖開胞衣,一聲驚天動地的啼哭,一代高僧虛雲就這樣來到了人間,由此開始了他長達一百二十年,經歷四十八奇的求道旅程。

本劇通過富於禪機禪趣、曲折生動、真誠感人的故事情節,展示虛雲長老難行能行、難忍能忍,為法忘軀的一生。通過離塵出家、覺悟之路、庚子西行、重振雞山、藏漢彌兵、佛心護國、慧燈長明等七個部分,生動講述了虛雲難行能行、難忍能忍,為弘揚佛法跋涉於紛繁塵世,忘記一切身軀之苦、世界之難的傳奇經歷。

出品單位:深圳弘法寺

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

尋找失落的一角和遇上大圓滿






失落的一角孤單地坐著...
這失落的一角等待合意的人帶他離開。
有的彼此還算合適...雙方卻動彈不得。
有的可以動彈,但卻很不速配。
有的則是連怎麼配合都不懂。
有的是世事不知,什麼也不懂。    其中的一個太過幼嫩。溜走了~
有一個把他放在座檯上...自顧離去,把他留在那裡。
有的失去好多角,有的卻是貪心地一把抓。
他學會了躲開那些追逐的餓鬼。

在路途裡總有不同的角色來來又去去。
有的精挑細選總是看不上眼,有的卻是兩相好地自得其樂。
嘗試著想要打扮得使自己更有吸引力,然而卻一點也幫不上忙,
他試著把自己裝飾得很耀眼,卻把害羞膽小者給嚇跑了。
最後總算來了個和他彼此對味的。
然而想不到的事情卻忽然發生了....

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
心上的刺青:寫給相信生命能改變的人

《心上的刺青:寫給相信生命能改變的人》
Tattoos on the Heart: The Power of Boundless Compassion
作者:葛雷格里.波以爾(Gregory Boyle)
譯者:陳信宏
出版社:方智出版
日期:
2012/03/30

推薦序
真希望所有的老師或家長都能看到這本書
李偉文(牙醫師.作家.環保志工)

  在讀《心上的刺青》這本書時,好多次激動得掩卷而無法竟讀。一方面是被作者精采又讓人身歷其境的文筆所感動,一方面又感傷,即便在今天的台灣,還是有許多青少年像楚浮拍攝的電影《四百擊》裡那個孩子一樣,在大人的誤解與嚴厲對待下,一步步走向不歸路。
  我小時候家住萬華,念的是老松國小,有許多同學的家長就是流氓黑道,有一位甚至小學還沒畢業,就因為全家遭遇黑道火拚而消失。但由於我是班長,所以跟班上五十多個同學都還算熟,覺得那幾位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其實一點問題也沒有,只要把他們當朋友、尊重他們,那些人反而特別講義氣。
  曾經有社會學的調查研究發現,社會上的許多大企業家、大冒險家或大政治家,跟那些混黑道的流氓一樣,在青春期多少都有些叛逆,因為滿足他們內心渴望或驅動他們的動力是類似的,而且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,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,也同樣勇於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。相較於其他百分之九十幾敢怒不敢言,或人云亦云的孩子來說,那些特立獨行的青少年,不就是大人眼中的叛逆嗎?
  若能同情並理解這樣的孩子,陪伴他們,讓他們將精力放在對的地方,這些孩子就會成為引領社會進步、帶來貢獻的精采人物。然而,若是一味地貼標籤,嚴苛地對待他們,也許未來就會多了許多反社會分子。
  這些特別重視義氣的孩子,也凸顯出青少年大腦裡負責理性思考的前額葉在還沒發展成熟時,他的行動與決策是受情緒所左右的。因此,不是這些孩子不想做對的事,而是他們沒有辦法,因此非常容易受成長環境所影響。如果他的家人和街坊鄰居都是反社會分子,那麼,要一個孩子超脫環境的影響,其實是非常困難的,除非付出更大的耐心與包容,以及有好的典範與學習對象,可以讓他們建立對未來的信心。
  看著老葛神父所寫的故事,童年玩伴的身影又浮現心頭,真希望所有的老師或家長都能看到這本書,以提醒自己找到對的方法,與那些特別的孩子互動。

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情緒方程式


小學的時候,有一次我的父母一起到香港遊玩,那四天,我們三個孩子拿著父母親留下來的零用錢,沒人管的過了四天自在卻又寂寞的日子,好不容易,父母回家了,三個孩子圍著大包小包的行李箱,滿臉的期待。

然而,每開一包行李,就多了一次的失望,滿滿的行李箱中都是藥跟酒,就是沒有一樣孩子期待的玩具跟零食,那一次的我生氣了,我忘了我是怎麼生氣地亂吼,也忘了我罵了哪些話。

我只記得父親看著滿地的行李箱後,跟母親說:『明天去福利中心,幫孩子多買一些吃的。』

果然,隔天傍晚,母親下班後,我家的廚房堆了很多的零食,不過,我看著那些原本就熟悉的零食,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,那時候我跟我的父母一直以為,我只是想要一些『台灣沒有的新鮮玩意』,所以鬧情緒,後來的我,終於了解,其實我氣的只是『原來你們放著孩子出去玩,卻從來沒有想到我們。』

我氣的是那種,被放下,被遺忘的感覺。一直到現在,我才了解,以前很多生氣的理由,背後的原因。

我生氣『為什麼大人可以看電視到半夜,小孩不行。』,後來才發現,我不喜歡的是九點一到,父母趕走我們,讓孩子們在黑暗中邊試著入眠,邊聽著另一個房間傳來的微許燈光與電視的熱鬧聲,我不喜歡那種被踢出去的寂寥。

我討厭著洗碗,不是真的討厭那樣的工作,而是討厭大家吃完飯後留下滿桌的油膩跟孤單的我,讓我一個人在廚房,面對著油膩的碗盤跟客廳傳出來的一家和樂。

小時候的我不懂,因此計較著大人看電視的時間,計較著誰洗幾次碗,誰又從來不洗碗,常常為了這些連自己都看不懂的情緒,生氣著,跟父母衝撞出更多的傷,也頂著愛生氣、愛計較、脾氣大的招牌,一刻都沒有放下來過。

後來的我才知道,這樣的迷惑影響我的人生,我在意著別人的感受、在意著別人口中的八卦、在意著怎麼跟別人交待,而拖著一段關係,卻不去真正面對『早已經不愛了』的真正心情。

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

大哉斯鼓(2013版)~無盡的身教


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

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,數十年來,
在世界各地弘揚佛法、指導禪修,
希望將佛陀所傳達的­慈悲與智慧,分享給世人。
而他所提倡的「心靈環保」理念,更獲得國際間的高度重視和肯­定。

【影片連結】

無盡的身教-聖嚴法師的最後一堂課(上)

無盡的身教-聖嚴法師的最後一堂課(中)

無盡的身教-聖嚴法師的最後一堂課(下)

【認識聖嚴法師】

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

不讓親情成為最遠的水~解開親情的密碼

文/網友分享

親情成為最遠的水

接到母親病重的電話時,我人在紐約,正在和3歲的兒子玩遊戲。電話是家裡的阿姨打來的,她說母親本不讓她給我打電話,但她知道,母親是想讓我回去看她的。最後阿姨說: 「賀賀,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麼遺憾。」

高中畢業後,我就出國留學了。 同為大學老師的父母毫不猶豫地為我選擇了這條路,他們認為對我來說這是最好的出路。現在,我成了一名牙醫,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。但付出的代價是,我幾乎沒有了再跟父母團聚的日子。

坐在回國的飛機上,我突然很傷感。我看到機窗裡反射的,是自己早生的華髮。18歲離開家,一晃20年過去,我不再年輕,母親也已經衰老。15個小時的空中航行,我一刻都沒有閉眼,20年的歲月在腦海裡翻騰,我從來沒有如此想念與害怕: 想念去世時我沒有在身邊的父親,害怕母親這一次也不給我機會。

突然間覺得,算得上功成名就的我,對父母而言不就是一個符號嗎? 我畢業、工作、結婚乃至生子,他們都沒能親眼看見。一切都在電話裡, 以過去式的形態向他們告知。好消息,放大了說給他們聽;壞消息,等到自己不痛了才肯讓他們知道。關山重重,親情成為最遠的水。難道這就是父母送我出國的意義?

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


「播下一個行動,收穫一種習慣;   播下一種習慣,收穫一種性格;   播下一種性格,收穫一種命運。」  ~威廉´詹姆斯


三個實例

一、了凡四訓的啟示:

袁了凡,明代江蘇吳江人。名黃,字坤儀,初號學 海。自幼好讀書,博學廣知,無所不通,舉凡天文、象數、河洛、律呂、水利、兵政、堪輿、星命、岐黃、句股 等,均能精密研求。明神宗萬曆年間進士,曾任知縣、兵部主事等。早年銳意功名,但因命運屢厄,遂棄官家居。曾著有《了凡四訓》而聞名於世。其書敘述他的一生。自 遇孔先生給他算命,一生的吉凶休咎無不一一應驗,毫不爽失。

其後,每逢科考,名次先後,皆不出孔先生所算 者。甚至如廩生有獎學金可領,經過一陣波折後,竟升格為貢生,仍如孔先生所算,九十一石五斗滿了其數,分毫不差。始徹底相信「進退有命,遲速有時,榮辱生死,都有定數」。真是「萬般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。」於是,至南京近郊棲霞山拜見了雲谷禪師,並向之請教。

禪師說: 「你被人算定,不曾轉動分毫,豈不是十足的凡夫。」 了凡問:「定數可逃嗎?」禪師說:「命由我作,福自 己求。」並引用孟子說:「求則得之,捨則失之。」以 及《詩經》所言:「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」《書經》: 「天作孽猶可違,自作孽不可活」。以為孔先生算定你不 登科,無子,這是「天作之孽」;猶可得違。今當盡力擴 充德性,力行善事,多積功德,這才是自己所造的福。 既說「趨吉避凶」,足見天命豈是有常,否則,吉何可避,凶何可避?「天難諶,命靡常。」「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」《了 凡四訓》中有,「立命之學」、「改過之法」、「積善之方」、「謙德 之效」等。其積善立命之道有十條:善有真假、有端曲、有陰陽、有是 非、有偏正、有半滿、有大小、有難易,其中有幾微之辨,非明智者莫 辨。其所以用「了凡」二字,蓋取「了脫凡情,優入聖域」之意。

《孟子》曰: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」《老子》三十三章: 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,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」《老子》五十二 章:「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」《老子》廿四章:「自見者 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無功。」《老子》三十三章:「知人者 智,自知者明,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」《老子》四十章:「反者 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」任何事情往往要從正反面兩看,正面是從反 面激發出來的。如槍炮火箭威力之所以強大,正是反作用力的所造成的效果。

《了凡四訓》給我們的啟示是:

1)聖賢豪傑人中龍鳳,與其說是天生而成的,不如說是困頓的命運中篩選出來的!
2)與其說是他們的智慧過人,不如說是特殊惡劣環境、嚴苛挑戰鑄鍊而成的!
3)人不能安排命運,必被命運所安排。人不能創造自己,必被他人所創造。

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

後賢如未諳斯旨 往往將經容易看

晉宋齊梁唐代間,高僧求法離長安,
去人成百歸無十,後者安知前者難。
路遙碧天唯冷結,沙河遮日力疲殫,
後賢如未諳斯旨,往往將經容易看。
~義淨大師

佛法東傳中國,中國人不容易接受,初期多借用儒、道兩家的辭語來解釋佛學義理,從而形成「格義佛學」,這是印度佛學得以在中國流傳的轉接媒介。

同時,多數的佛經原典,經過西域各地間接輸入後,不是散佚不全,就是傳譯失真,因此在流傳過程中,常常在理論上發生一些矛盾,使研究經教的人莫知所從。

因此,在佛教盛行後,許多弘法大德力圖改變此一狀況,不畏古代中國到印度交通天險,紛紛西行求取原典,在成千成百的求法高僧中,真正能夠學成而歸的,也只是極少數人而已!

風雨中端坐几案,展經讀誦,感念這些經典得來不易,也感懷歷代祖師不避艱難,九死一生艱辛地為傳承佛法而努力。


















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

人有善願 天必從之






廣告一開始一個雜貨店老闆娘生氣地拖著一個偷東西的小男孩,正在大聲斥責他時隔壁的麵攤老闆看見了,走上前安撫老闆娘。看到男孩偷的是藥品便問:「媽媽生病了?」男孩點點頭,他掏錢幫男孩付帳,還要女兒打包一碗蔬菜湯讓男孩帶走。

三十年過去,一天麵攤老闆突然生病倒下,老闆家境並不寬裕,女兒收到龐大的醫藥費帳單只能無助的掉淚,並如實和主治醫生說明自己狀況。一天,她在病榻旁醒來,發現旁邊擺著帳單,上面寫著帳款三十年前已經繳清,細目是3包止痛藥和一包蔬菜湯。

原來,主治醫生就是三十年前偷東西的小男孩。老闆讓他學會對他人伸出援手不求回報,這樣的精神在他成為醫生後延續下去。

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

『當神經語言課程遇見佛法』公益班89期


神經語言課程遇見佛法 公益班第89


神經語言課程(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)是由美國兩位大師(John Grinder  Richard Bandler)於約四十年前提出,至今NLP在企業、家庭、人際關係所發揮的影響力,仍無其他課程能及,適用於任何人解決人生各種問題。
王葆琴老師在台灣企業界、教育單位、公益團體…… 教授神經語言課程經驗近二十年;亦在台北開設公益班多年,此舉使得原本頂尖人士才能接觸到的課程嘉惠更多社會大眾。

課程相關資料

報名條件:年滿十八歲以上
上課日期:民國102年10月21日開始 每週一晚上6:30~9:30共8+1週
          ★其中11/4,11/11,11/18三次停課,課程順延
上課地點:台北市長安東路二段782樓 中佛青會館
主  講  者:王葆琴老師
學  費:法師免費,一般學員收9000
*註:學費請捐給中華佛教青年會,憑捐款收據上課。
           銀行:土地銀行  長安分行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戶名:中華佛教青年會 帳號:008001900766
報名電話:(02)2508-2427 傳真:(02)2508-2303  email:cyba168@ms72.hinet.net 
交通指引:
捷運/板南線(藍)忠孝新生站4出口,沿松江路,右轉長安東路,約100公尺
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新蘆線(橘)松江南京站3出口,沿松江路,左轉長安東路,約100公尺。
 公車/南京松江路口
長安松江路口
10922222625429041505675松江-新生幹線(捷運轉乘)

附註:
為策勵自己能不遲到、不缺席,全程參與的精神完成九堂課,未到者每次捐助1000元,遲到者每次捐助500元,感謝大家合作配合。缺席、遲到而有配合捐款者(須有捐款單據)得於日後新班開課時補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