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情緒方程式


小學的時候,有一次我的父母一起到香港遊玩,那四天,我們三個孩子拿著父母親留下來的零用錢,沒人管的過了四天自在卻又寂寞的日子,好不容易,父母回家了,三個孩子圍著大包小包的行李箱,滿臉的期待。

然而,每開一包行李,就多了一次的失望,滿滿的行李箱中都是藥跟酒,就是沒有一樣孩子期待的玩具跟零食,那一次的我生氣了,我忘了我是怎麼生氣地亂吼,也忘了我罵了哪些話。

我只記得父親看著滿地的行李箱後,跟母親說:『明天去福利中心,幫孩子多買一些吃的。』

果然,隔天傍晚,母親下班後,我家的廚房堆了很多的零食,不過,我看著那些原本就熟悉的零食,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,那時候我跟我的父母一直以為,我只是想要一些『台灣沒有的新鮮玩意』,所以鬧情緒,後來的我,終於了解,其實我氣的只是『原來你們放著孩子出去玩,卻從來沒有想到我們。』

我氣的是那種,被放下,被遺忘的感覺。一直到現在,我才了解,以前很多生氣的理由,背後的原因。

我生氣『為什麼大人可以看電視到半夜,小孩不行。』,後來才發現,我不喜歡的是九點一到,父母趕走我們,讓孩子們在黑暗中邊試著入眠,邊聽著另一個房間傳來的微許燈光與電視的熱鬧聲,我不喜歡那種被踢出去的寂寥。

我討厭著洗碗,不是真的討厭那樣的工作,而是討厭大家吃完飯後留下滿桌的油膩跟孤單的我,讓我一個人在廚房,面對著油膩的碗盤跟客廳傳出來的一家和樂。

小時候的我不懂,因此計較著大人看電視的時間,計較著誰洗幾次碗,誰又從來不洗碗,常常為了這些連自己都看不懂的情緒,生氣著,跟父母衝撞出更多的傷,也頂著愛生氣、愛計較、脾氣大的招牌,一刻都沒有放下來過。

後來的我才知道,這樣的迷惑影響我的人生,我在意著別人的感受、在意著別人口中的八卦、在意著怎麼跟別人交待,而拖著一段關係,卻不去真正面對『早已經不愛了』的真正心情。

人生,懂得自己最單純的情緒,懂得自己最單純的想法,很多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,而不需要拖著許許多多莫名的感覺與想法,傷人也傷自己。

最近,五歲兩個月的女兒問了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:『哥哥,你的爸爸媽媽會打你嗎?』,那個哥哥回答:『沒關係,等我大一點,換我打媽媽。』

這樣的回答傳到了媽媽的耳中,媽媽慌了,從小就主張適當打罵的她,對這個孩子越來越沒有辦法,她不解地問我:『我才剛剛帶他去玩過迪斯尼樂園,怎麼還會說出這樣的話?』

孩子母親的問話,在我的腦海中一直盤旋不去,我常常看著共學團的小慧,還沒有滿兩歲的她,幾乎所有的感覺都會用言語表達了,哭泣到底是因為跌倒很痛?還是嚇一跳?現在要的到底是食物,還是玩具?這樣的感覺到底是害怕,還只是難過?小慧都可以很清楚地表達。

我也想起,女兒兩歲的時候,每次到醫院聽到醫生一說要打針,就大哭,我總是抱著她,溫柔的安撫著她的背說:『媽媽,也會很害怕,媽媽懂,這種感覺叫害怕。』

後來,等孩子情緒安穩時,我問她:『是害怕打針哭?還是因為打針真的很痛?』她說:『是因為害怕的哭,其實打針不痛。』

我們需要陪孩子找出最簡單的感覺,最簡單的情緒。

『這樣的感覺叫做忌妒,每個人都會忌妒,忌妒的感覺不好受,不過,不代表妳不被愛。』

『丟掉自己心愛的東西很難過,這種難過的感覺媽媽也有過,媽媽陪著妳,等這樣的感覺慢慢離開。』

『這種感覺叫做思念,媽媽也會思念一個人,我們一起思念好嗎?』

『這種感覺叫做被忽視,這種感覺不好受,媽媽也不喜歡,不過,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對方.....。』

每一種感覺帶著孩子認識,每一種感覺帶著孩子慢慢地釐清,每一種感覺帶著孩子慢慢地感受,每一種關卡陪著孩子過,慢慢地,孩子懂得自己的感受,懂得自己要什麼,懂得自己最單純的感覺,懂得自己卡住的關,懂得那個關卡怎麼過。

也因為這樣,我常常認為孩子的問題,找出孩子卡住的癥結點去解決就好了,有這麼困難嗎?困難的只是父母從沒有看出孩子卡住的地方,也不想辦法去解決吧?

這樣的想法一直在我腦海中,從沒離開過,一直到女兒五歲兩個月的時候,帶著女兒到游泳池玩,我坐在泳池的旁邊,看著一對婆媳帶著兩個孩子走到兒童戲水池,那個哥哥還沒滿三歲,看得出來第一次來游泳池,有點害怕,有點不知道這是哪裡,又很好奇的左看右看。

兩歲多的哥哥戰戰兢兢的扶著游泳圈跟著媽媽走入兒童池,他的小腳才剛剛碰到水,就稍微的縮了一下喊:『冷!』,這時候阿嬤一把用力地把他拉入水中說:『快過來玩!』,孩子撲通地掉下水,雖然池子不深,雖然有泳圈保護,孩子還是嚇哭了,阿嬤說:『水有什麼好怕的?男孩子哭什麼哭?』,然後猛在孩子身上潑冷水,孩子的眼睛進了水睜不開,哭的更大聲了!就這樣聲嘶力竭地在泳池中哭著,還一直被罵『男生這麼膽小怎麼可以?』。


孩子的媽媽把更小的孩子放進泳池,也任著孩子害怕的大哭,媽媽還跟哥哥說:『要勇敢當弟弟的模範。』

我看著那個孩子,心中不捨得想著,這個孩子好厲害,在他小小的心中要在同樣的時刻處理著『接觸一個新東西』、『水的溫度造成的寒冷感受』、『被姥姥嚇一跳的感受』、『被姥姥罵的憤怒』、『被取笑膽小的心情』、『眼睛被潑到進水的感覺』、『媽媽的期望』、『弟弟害怕大哭的干擾』,這些加加總總的感覺混在一起,成了一個很難解的情緒方程式,孩子到底懂不懂?

那個當下,我忽然懂了,有些孩子的問題看起來很簡單,就只是因為他們遇到情緒問題的時候,可以很單純的去面對自己最簡單的情緒,不用一邊感受失去東西的難過,還要一邊處理大人的情緒。

不用一邊感受自己忌妒的不舒服,還要怕被說『這有什麼好生氣的!』、『就是愛亂生氣』、『別人在笑你了』。

不用一邊感受自己的害怕,還要擔心被罵『有什麼好怕的?』、『膽小鬼』。

不用一邊忍受著自己已經吃到快吐的感覺,還要怕被罵『浪費食物』的吞下那口飯、也不用忍耐著被指控『每天只想著玩,不吃飯。』的委屈。

不用滿懷期待,穿著自己做的海報衣服展示給阿嬤時,被罵『醜死了,快去脫掉』,一邊面對著『自己被潑了冷水的感覺』,一邊面對著阿嬤的批判,一邊又要處理著媽媽很正經地告誡『自己喜歡就好,為什麼要讓別人影響妳?』

不用一邊面對著自己的小手還無法完全控制自如的挫折,一​​邊還要被媽媽罵『怎麼摔破碗?』『你是故意找我麻煩嗎?』

不用一次處理太多的複雜狀況,單純地找出自己的感覺,單純地處理自己的想法,也一次又一次地去練習著與自己的感覺對話,與別人的感覺對話。

慢慢地我懂了,有好多好多的孩子,每天在面臨著比大人還要嚴酷的習題,在解著連大人自己都不懂的情緒方程式。

慢慢地我也懂了,父母失和、婆媳關係,對孩子的影響,其實最大的部分是,讓孩子卡進去更多人的情緒中,處理比別人更複雜、更難懂的情緒方程式中。

那個想打媽媽的孩子,累積了『上次被媽媽誤解的氣』、『去宜蘭玩被誤會就打的火』、『回外婆家被父母丟下自己出去玩的寂寞』『媽媽偏心妹妹的忌妒』、『媽媽叫爸爸不要太疼我的怨』、『每天被逼功課的不滿』、『每次隨著母親打罵情緒話語中的不滿』,一個事件十個結,十個事件百個結,許許多多,多年的怨與不滿累積下來的他,早已經忘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早已經分不清楚,哪些感覺多一點,哪些感覺少一點,哪些憤怒加一點,哪些情緒減一點。

而這麼多難解的情緒方程式,錯綜複雜的交織著,從孩子的功課,變成了父母的習題,變成了親子間難解的方程式。

一個不是迪斯尼樂園可以完全解開的習題。

一個不是每天要稱讚幾次、每天要擁抱幾次、父母要多付出、父母要愛多夠,而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。

現在的我,才終於懂了,我們之所以可以如此輕鬆的看著孩子們自己解決自己的爭執,自己處理自己跟朋友們的關係,沒有仲裁、沒有評價,就相信讓孩子自己去處理,只因為我們的孩子只在處理看懂情緒的加減法。

看懂自己最單純的情緒,了解自己情緒的強弱,用最簡單的方法,立即解決問題。

而有許許多多的孩子,即使只有一個小小的事件,也每天都在處理著複雜的情緒方程式。

現在的我,感謝老天,讓我一路貴人不斷,因為數學不好的我,只想單單純純的處理著情緒加減法,陪著孩子過著簡簡單單懂得自己要什麼,懂得自己在氣什麼?又該怎麼處理的人生。


感謝老天,我不需要去面對親子間複雜難解的『情緒方程式』。

網路文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