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

四無量心_最美麗的修行


【自序─清風明月無量心 /性空長老】

四無量心的修行是成就菩提過程的重要內容,佛教弟子不論聲聞、獨覺或菩薩,如要成就佛道,一定要修四無量心,否則不可能有菩提。四無量心的修行也代表了菩提的力量,菩提的力量有賴於四無量心和般若波羅蜜的修行。所以四無量心與戒定慧三學、六神通、四無礙智、卅七覺支等等修行都有關係。

為什麼?因為心路過程的內容、心所有的思惟都是靠感覺,也就是受。沒有受,就沒有心。修行人先要調心的過程,才能得到沒有心的境界;而調心的過程,重點在於調「受」。

在佛教裡,正見和正思惟代表智慧,包括分別智慧和無分別智慧,而正思惟即不瞋、不害、不執著,這些都依於感情、覺受。煩惱的過程其實都與感情的矛盾或衝突有關,而四無量心兼具分別智和無分別智,正是最好的方便,用來避免所有境界的衝突。

慈、悲、喜、捨,此四無量心同為菩提的方便, 卻又各有殊勝作用:慈心好比是酷暑中的清風,給人快樂。悲心猶如熱癰上的涼藥,拔人苦痛。喜心乃黑夜中出雲之月,能使人於不樂中拉開心。捨心則為甘露,能令出離所有煩惱。

四無量心的修行特別跟菩薩的修行和發菩提心的過程有關,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它和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很有關係。發菩提心的過程,其根本是在般若波羅蜜。由於般若波羅蜜,菩薩有能力看到心地 ─本來清淨的心;能見心地,四無量心的修行即成為無願、無相、空解脫的內容。

在此情況下,四無量心的修行得以圓滿,超越世界。而超越世界最好的方便是超越感覺的衝突, 如此即可超越輪迴的束縛。所以四無量心是最美麗的修行,因為眾生最美麗的部分就是無量的心,無量的感覺。智慧是從心來的,而心是代表感覺。

今日世界生活節奏快速,眾生在感情上的矛盾和衝突越來越明顯,所以宗教的需要,特別在於教眾生培養穩定的感情,教他們如何不生氣、如何不相互傷害,避免極端執著。執著,是因為不正見、 因為感情不穩定。

近年來,我在教導禪修及佛法的同時,自己也實踐四無量心的修行,主要是用來面對自己的煩 惱。由於自身的經驗,我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,特別強調四無量心的修行是所有修行的基礎,並且發現:這個修行與佛教所有的理論和實踐都有密切關係。

由於我鼓勵自己深入四無量心的境界,所以如果有人對這個法門感到興趣並實修,我自是十分高興。

本書所呈現的,是 2012 年底我在美國法雲禪寺指導學員禪修時的開示內容。在長達一個月的禪修期間,我必須非常掙扎地使用華語來表達意思。 對我來說,用華語講說佛法好像在地獄般;而在此情況下,第一重要的是調感情穩定,於是我用慈心觀來調自己。

我的開示內容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利益,因為,雖然講得很淺,但我是用四無量心的境界來表達所 要說的意思。希望這個意思不但對我有用,也對別人有用。

本書內容,其實完全是靠幾位對四無量心的修行有興趣的學員記錄而成,沒有他們的努力,這本書不會出現,所以我要特別感謝他們。希望他們的努力不但利益自己,也利益所有學習佛法的人。 在末法時代,「不如法」是很難避免的事,如果本書內容有不如法,我很慚愧,並真誠致歉。

電子書下載 http://ftp.budaedu.org/publish/C1/CH19/CH191-04-01-001.PDF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