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道上

網頁

  • 首頁
  • 草根菩提工作室

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禪茶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閱讀更多 »
張貼者: bodhi 於 下午4:51 沒有留言:
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!分享至 X分享至 Facebook分享到 Pinterest
標籤: 課程訊息
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
訂閱: 文章 (Atom)

網誌存檔

  • ►  2018 (4)
    • ►  11月 (1)
    • ►  10月 (2)
    • ►  5月 (1)
  • ►  2017 (6)
    • ►  12月 (1)
    • ►  11月 (1)
    • ►  5月 (2)
    • ►  4月 (1)
    • ►  1月 (1)
  • ►  2016 (11)
    • ►  12月 (1)
    • ►  11月 (2)
    • ►  10月 (1)
    • ►  6月 (2)
    • ►  5月 (1)
    • ►  4月 (2)
    • ►  3月 (1)
    • ►  1月 (1)
  • ►  2015 (11)
    • ►  12月 (1)
    • ►  10月 (1)
    • ►  9月 (1)
    • ►  4月 (2)
    • ►  3月 (3)
    • ►  2月 (1)
    • ►  1月 (2)
  • ▼  2014 (19)
    • ►  12月 (1)
    • ►  11月 (3)
    • ►  9月 (2)
    • ►  8月 (2)
    • ►  7月 (4)
    • ▼  5月 (1)
      • 禪茶
    • ►  4月 (3)
    • ►  3月 (1)
    • ►  1月 (2)
  • ►  2013 (22)
    • ►  12月 (6)
    • ►  11月 (3)
    • ►  10月 (3)
    • ►  9月 (4)
    • ►  8月 (1)
    • ►  6月 (2)
    • ►  5月 (1)
    • ►  4月 (1)
    • ►  3月 (1)
  • ►  2012 (15)
    • ►  11月 (1)
    • ►  10月 (8)
    • ►  9月 (6)

文章分類

  • 大乘妙法蓮華經 (2)
  • 正念學處 (18)
  • 正念減壓 (4)
  • 法海微波 (25)
  • 燃燈引路 (2)
  • 當下醒覺 (7)
  • 高山仰止 (7)

熱門文章

  • 聞法儀軌 淨界法師
    身為一個佛弟子,我們應該用什麼樣方式來聽聞佛法,才是最恰當的方式? 為什麼「聽聞佛法」必須要有一定的儀軌呢?  【 聞法儀軌 第01集 淨土教觀學苑 淨界法師】 大乘佛法的基本思想是:「諸法無自性,一切從緣起。」一個法,到底是一個功德法,還是一個過失法,基本上是不...
  • 後賢如未諳斯旨 往往將經容易看
    晉宋齊梁唐代間,高僧求法離長安, 去人成百歸無十,後者安知前者難。 路遙碧天唯冷結,沙河遮日力疲殫, 後賢如未諳斯旨,往往將經容易看。 ~義淨大師 佛法東傳中國,中國人不容易接受,初期多借用儒、道兩家的辭語來解釋佛學義理,從而形成「格義佛學」,這是印...
  • 《雜阿含經》的蘊相應教
    昭慧法師主講 《阿含經》 :「老少咸宜」的課程 各位居士、各位女士、各位先生: 大家好!我來妙華很多次了,每次都是一般性的演講,這對於在妙華常聞佛法的人來說,可能會淺了一些,所以這次我挑了一個比較深的題目,也許能切近常隨慧瑩老法師學習佛法...
  • 佛陀的宗教態度
    在佛陀的教法中,最根本的教義是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一切眾生皆可成佛」所謂佛性就是人性中特有的靈明的覺性,凡生而為人,都有一股向上昇揚的生命力、意志力和覺察力。因此,佛陀不說他是上帝或神祇的化身,他只說他是由人努力而成佛的,展現人性極致的光輝是佛陀最偉大的示現。由於佛陀的...
  • 情緒方程式
    小學的時候,有一次我的父母一起到香港遊玩,那四天,我們三個孩子拿著父母親留下來的零用錢,沒人管的過了四天自在卻又寂寞的日子,好不容易,父母回家了,三個孩子圍著大包小包的行李箱,滿臉的期待。 然而,每開一包行李,就多了一次的失望,滿滿的行李箱中都是藥跟酒,就是沒有...
  • 何謂正念&正念的九種心態/卡巴金博士主講 中英文字幕
           MBSR 正念減壓創辦人-卡巴金博士  正念是一種與生活有關的方法,它沒有牽涉到太多的力量,它是以某種方式培養注意力,我 ­定義它為:注意(paying attention)、此時此刻刻意的注意;不加批判。有時我會加上這句:「就像你的 ­生活得依靠它一樣」,...
  • 拜佛與四念處
    拜佛時,如何運用四念處--身、受、心、法的觀法,來練習覺察身心現象?經常在東西方指導禪修的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指出,拜佛時,用「身念處」的觀法,是指觀察身體彎腰、拜下、跪下等肢體動作,乃至身體移動、拉緊、伸展、放鬆等「觸」,要從粗大的肢體動作觀起,漸漸觀察細微的變化,並從外而內...
  • 台灣靈山禪寺2016年一月禪修開示
    傳仁法師出生於新加坡,在光明山普覺禪寺剃度出家。 隨後,法師前往臺灣及緬甸於漢傳佛教及上座部佛教系中受具足戒。 除了在新加坡修習內觀禪,法師也遠赴斯里蘭卡、馬來西亞、臺灣及緬甸習禪多年。 傳仁法師現于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等國家以中、英雙語教導禪修及佛法。 靈山禪寺 2...
  • 《法華經》油畫集 二十八品
    胡娜,一位傳奇新女性,曾是溫布敦國際職業網球選手,也獲獎無數的她, 2011年做了一個夢,慣拿網球拍的手,開始拿起畫筆進入此生最重要的一個使命,就是為了畫這部釋迦牟尼佛講經49年中,最重要的一本經中之王「妙法蓮華經」的故事...全文詳見: 娜一夜 我做了夢.胡娜《法華經》油...
  • 第十屆佛法與臨終關懷研討會
    邁向高齡化社會佛教臨終關懷的使命與願景 人生最大的布施、最深奧的學習~臨終關懷!  如何遇見未來的自己~得以善終、恩寵而逝?  邁向高齡化社會,可以擁有灑脫的人生嗎?  蓮花基金會行腳台灣 20 年,善終關懷研討會~歡迎您的參與!  【活動說...

搜尋此網誌

總網頁瀏覽量

簡單主題. 主題圖片來源:Airyelf. 技術提供:Blogger.